輻射校正
1.概念:進入傳感器的輻射強度反映在圖像上就是亮度值(或灰度值)。輻射強度越大,亮度值就越大。該值主要受兩個物理量的影響:一是太陽輻射照射到地面的輻射強度,二是地物的光譜反射率。當太陽輻射相同時,圖像上亮度的差異直接反應了地面反射率的差異。但實際測量時,發現輻射強度值還受其他因素的影響,這一改變的部分就是需要校正的部分,故稱輻射畸變。
引起輻射畸變的原因有:
(1)傳感器本身的誤差
(2)大氣對輻射的影響
(3)地形對輻射的影響(地形校正)
輻射校正是指對由于外界因素,數據獲取和傳輸系統產生的系統的、隨機的輻射失真或畸變進行的校正,消除或改正因輻射誤差而引起影像亮度畸變的過程。
2.輻射校正方法:(1)直方圖最小值去除法;(2)回歸分析法
3.針對引起輻射畸變的原因,完整的輻射校正包括:輻射校正、傳感器校正、大氣校正、地形校正和太陽高度角校正。
DN值(Digital Number ):遙感影像像元亮度值,記錄地物的灰度值。無單位,是一個整數值,值大小與傳感器的輻射分辨率、地物發射率、大氣透過率和散射率等相關。反映地物的輻射率radiance
地表反射率:地面反射輻射量與入射輻射量之比,表征地面對太陽輻射的吸收和反射能力。反射率越大,地面吸收太陽輻射越少;反射率越小,地面吸收太陽輻射越多,表示:surface albedo
表觀反射率:表觀反射率就是指大氣層頂的反射率,輻射定標的結果之一,大氣層頂表觀反射率,簡稱表觀反射率,又稱視反射率。